张绍莲,既然敢破坏我党财政,就该让他上缴若干万元赎罪!
他要是不这么办,就对他采取非常手段。
这样也能震慑其他有钱人。”
××同意。
就这样,立马有一封信送达张绍莲,逼他必须在12小时内上缴10万元。
张绍莲仗着有老袁的势力撑腰,看完信,笑了笑,扔到一边去了。
第二天傍晚,张绍莲就在长浜(bāng)路被人用枪打死了!
上海的有钱人这才害怕起某党来,接到借款信再也不敢扔了。
袁世凯称帝时期,某党的人员构成很复杂(后面第二节会详细讲),一听说某人借到钱了,就争着有样学样。
就这样,送信恐吓、敲诈有钱人的事情一天比一天多。
所以,袁世凯称帝时期,算得上是吓诈党成立的时期。
因为虽然辛亥革命后某党就跟官吏、商人、老板“借钱”,但是惩治接到信不理睬的有钱人,是从刺杀张绍莲开始的。
在这之后,五花八门的吓诈案就拉开了序幕。
(二)吓诈党的畸形变种某核心人物虽然为这种吓诈现象开了个头,但是他也没有料到后来的吓诈案件会蔓延得这么普遍,以至于干这种事情的人竟然形成了让巡捕房没办法控制的秘密党派。
因为以核心人物自居,寄送吓诈信自然不能随便,对于吓诈的对象总要事先经过详细调查,所以吓诈现象还在可控范围之内。
可是核心人物手底下的人发现吓诈这么容易来钱,不免眼红,就偷偷打着稍微有名望的党人的旗号,随便向有钱人寄送吓诈信。
发出去的吓诈信,有的有回复,有的没回复,没回复他们就安排一些素质极差的党人去恐吓。
素质极差的党人一发现恐吓这么管用,就认为吓诈这件事太容易干了,所以就脱离旧上司,自己组织独立的机关部了。
因此,袁世凯当皇帝时期,上海的所谓的革命党小机关部多得数不过来,有的是推举稍微有名气的人当领袖,有的是素质极差的党人肥水不流外人田,自封是小核心人物。
这些人成立的草台班子性质的机关部,吸收的成员更是种类齐全:散兵、流氓、无赖,都有。
他们摇身一变,都成了临时革命党人。
当然这类机关部得到大核心人物承认的没有几个,那些没有得到承认的